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可怕的塑膠微粒~九月團集會紀實

有拍照,所以要說到做到
文:芳香萬壽菊
這天的天氣讓我們出乎意料,一早沒有出現原本預報的豪雨,,反而出太陽,不過這樣很好,因為今天要淨灘,所以一定要好天氣才能進行。
早上公牛為我們鹿團準備了和海洋污染相關的解說,他讓每一小隊思考〞如果海洋受到污染,會發生什麼事",每一小隊都想出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之後我們在筆記本寫下誓言,因為都有拍照,所以要說到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自己的誓言,不要污染海洋。

公牛帶大家討論"海洋污染"的嚴重性
這時突然!外面下大雨了,我們原本定好的淨灘,泡湯了!沒辦法,這也是老天爺的決定。雖然,下大雨,但接下來的活動還是很好玩,我們玩了一個有關循環的遊戲,我覺得這個遊戲很有意義,因為它可以告訴你食物鏈和塑膠微粒的關係,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

鯨魚帶大家一起認識塑膠微粒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
讓大家認識塑膠微粒的可怕
今天的團集會結束後,我學到不少知識,也才意識塑膠微粒的嚴重性,所以我們要減少塑膠的使用量,保護地球。

芳香萬壽菊的原稿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初夏與iNaturalist相遇~人人都可以是公民科學家

:陳怡慈(母老虎)

帶著孩子跟著親子團在野外玩耍多年,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這是什麼? ,當孩子興致高昂的地分享他的發現時或提出疑問時,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的媽通常只能說”我們拍下來,回去用網路查”。現實狀況往往是”回去查” ,也不見得”查得到” 時,熱情難免受挫。生物名稱一直都是做為溝通分享的最直接途徑及重要媒介,該怎麼降低這種”不知道”的冏境,可以自力救濟地累積野外觀察的經驗或成就感呢?這一直是非科班出身的家長在野外引領孩子的大門檻。這個月宜蘭親子團奔鹿團集會,棲地部主任謝祥彥(雁子)和我們分享一個好用的APP~iNaturalist,不但解決了我多年的困窘,更是把我的視野從想認識提昇到公民科學家的高度。
棲地部主任雁子跟小鹿分享"iNat(iNaturalist簡稱)app的使用及生態紀錄之重要
Naturalist前身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碩士班的期末計畫,目前加州科學館收購為其品牌,經過香港、台灣學者的努力下,目前介面也完成中文化,是一個簡易使用的物種辨識及鑑定軟體。使用者只要使用手機清楚拍下觀察的物種,連同發現時間、地點等資訊(手機需開啟定位功能)上傳後,就有許多自然科學家和博物學家在線上進行鑑識。單單一個午後,我和孩子在五十二甲濕地觀察上傳的數十筆資料(內容包括:物種照片、當下依經驗選擇暫定的生物科屬及手機上傳時的位置等),今早起來就看到每筆資料有被重新鑑定過(還附上鑑定依據),或是同意鑑定的紀錄,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回饋機制呀!


依照活動目標建立專案,紀綠在一定時限,特定區域內觀察到的物種數目,孩子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別具趣味


一個使用介面良善的軟體不但連結的世界各地愛好自然觀察的研究者,也使得一直在門外徘徊的素人有個進入大千世界的鑰匙。除此之外,iNaturalist還有統計的功能,在保護棲地的目標下,這個App絕對是一個利器。以雁子示範的過程來解說,他先透過介面上的地圖圈定的五十二甲濕地範圍設定為一個專案,往後不但是荒野發動的自然調查,即使是路過五十二甲的路人上傳的紀錄,均會成為這個專案內的一筆資料,透過持續的紀錄,使用者可以不但可以了解特定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不同生物活動周期、物種的變化,在面對生態保育或開發議題時,也可以提出科學證據,以明確清楚的表述代替情緒性或無法被檢驗的政治決定。
在實作中體驗app的操作

為了能清楚拍到物種的特色,孩子用自己白嫩的膚色來襯托黑棘蟻

導引員組成一隊跟小鹿pk

這是一個國際性的軟體,透過各地使用者的紀錄、上傳及鑑定過程,使用簡易,除了使用者能增加自然觀察的成就感外,也讓每一筆觀察資料成為研究大千世界或是保護環境的小螺絲釘,說這是一個開放性、動態成長的國際生態博物館也不為過呀!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小白兜參加二O一八年荒野親子團北區大露營



四月十四號跟十五號是荒野親子團北區大露營的日子,我一早六點就起來,整理好裝備以後就興奮的出發了。





在遊覽車上的時候我有陪鄰座的小蜂玩撲克牌,也有高歌一曲。到了露營場地後,我們先去放行李,放完行李就開始上課。第一堂課是「藻礁大逃殺」,講師先跟我們介紹了很多關於藻礁的知識,例如:藻礁平均二十年才長高一公分,但是藻礁可以在水質比較差的水中存活,相比一般的珊瑚礁雖然一年就長高一公分,但是只能在清澈的水質裡存活,不然就會死亡,藻礁較佔優勢;還有,藻礁有什麼作用?如果中國大陸海軍攻擊台灣的話,一定會觸礁,所以成為一個天然屏障。它同時也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系,這些都是我學到的知識。再來就是遊戲時間,我們先分成四隊一起去找號碼牌,找到最多的那一組就贏了,但是最後我們還是以幾分之差輸了,真可惜。








晚上的課就是我最期待的「秀自己音樂會」,為什麼呢?因為我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每天練唱,希望我的實力不會太差,能有不錯的表現。在要唱歌的前幾分鐘,跟我同團的小麋鹿突然說要跟我一起唱,我馬上就答應了,於是我們就一起唱完「青春修練手冊」,圓滿的結束了第一天。


第二天早上的課程是安排鹿團跟鷹團會面,我們先看了學長姊做的報告,然後學長姊再帶領我們去做出一份屬於自己的環境行動方案,我們這一組的主題是減塑,會用到的方法是向店家遊說,或製作影片上網宣傳,這就是我們的報告。




 
 
 

大露營這兩天過得很充實,我交了不少朋友,不過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時間過短,玩得沒有很盡興,以後可以挑戰更長時間的活動。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小白兜參加荒野親子團台北宜蘭鹿團跨團宿營心得

       

        一百零六年的最後兩天,我去荒野保護協會台北總會參加了一個台北、宜蘭鹿團跨團宿營活動。第一天早上的講師是番茉莉,她教我們的方式主要是用遊戲,其中一個是傳接球,這個遊戲是在訓練團隊默契,另外一個遊戲是要大家去找別團和自己腳一樣大的人說話等等,這是要教我們如何拓展人際關係。之後我還向大家報告了宜蘭團的「宜鹿有水」計畫。

 

        下午的講師是倒地鈴,她先給我們六張圖,教我們依照順序排列並說一個故事。後來的課程就是老師給我們題目,我們畫六張圖,然後分組上台報告,我們這組抽到的題目是「紙杯真的環保嗎?」我們報告的內容大約是說只有百分之十的紙杯是可以回收,其他的都不行,所以出門要多用環保杯而少用紙杯。

 

        第二天整天我們都在陽明山仰德大道上的福音園體驗走獨木橋跟走鋼索,本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後來發現我們要走的獨木橋是在四層樓高的地方,且兩旁都空空如也,沒有可以抓的東西,就開始緊張了,走到盡頭每個人還要頭朝下,身體向後仰大約九十度角倒吊在半空中。第二個是走鋼索,我們是在三層樓高的地方走,而且只有幾條繩子可以抓,雖然很恐怖,但我還是挑戰了自我的極限,並成功了。

 

       這次兩天一夜的活動真的很充實,我也成功克服自己的恐懼感,希望下次再參加同樣的活動。